發布時間:2021-03-24 17:26:44 人氣: 來源:未知
就連業內也認為,除了月末的《哥斯拉大戰金剛》,其他國產電影都來打醬油的。
不過這一眾票房慘烈的新片里,也有精品出現,就是它——
《又見奈良》
因為沒有明星大咖,又屬于文藝片,再加上電影也沒有怎么宣傳,所以票房異常慘淡。
首映當日僅僅100多萬,排片率也因為這個票房已經跌倒了谷底,幾乎到了下映的地步。
不過從口碑看,《又見奈良》卻是近期國產電影里的最高分。
這是一部中日合拍片,電影里所有故事情節都發生在日本,因此也有大量的日本明星出演,像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國村隼。
而中方演員則是老戲骨吳彥姝。
她最近在《流金歲月》里演了劉詩詩的貴族范兒的奶奶。
《又見奈良》牽涉到了一個歷史遺留問題,日本遺孤。
在侵華戰爭期間,日本往中國東北移民了將近150萬日本人,但隨著日本戰敗投降,這些日本移民的撤回得不到安置,因此滯留了大批日僑在中國。
據統計,一代遺孤的數據達到了3萬人。
吳彥姝飾演的老太太,就是一個中國“養母”。
在1945年的時候,她和老伴撿到了一個日本棄嬰,襁褓上寫的都是日文,但兩口子又不忍孩子就被丟掉,就抱回去養了。
他們把這個孩子取名叫陳麗華。
陳麗華從小就生活在中國,但是街坊鄰居都知道這孩子是個日本人,經常對她指指點點。
后來中日建交,在政府的牽頭下,東北遺孤歸國的問題開始解決,陳麗華就產生了想回國尋親的想法。
雖然養母舍不得,但還是親自送她去了機場。
分別的這些日子里,母女兩個都靠書信保持聯系,陳麗華跟養母說自己在日本找到了家人,有時候還會寄去一些自己旅游的照片。
可是突然間,老太太再收不到陳麗華的信了,因為思女心切,老太太便親自飛到了日本,想再見她一面。
老太太是個勤勞樸實的中國老人,幾乎沒出過遠門,帶了好多特產結果都被海關沒收了,幸好她通過關系聯系上了在日本生活的小澤。
小澤是個中日混血,她的父親也是一代遺孤。
拐了好幾個彎,老太太總算在日本有個能落腳的地方。
而小澤從那些書信上知道了陳麗華住在奈良,可是奈良那么大,去哪里找一個中國名字的日本人呢?
接下來的發展就有點像公路片,一邊是祖孫兩個人一站又一站地找人,一邊通過形形色色的“路人”來展現日本遺孤這個敏感而又沉重的話題。
白天小澤要上班,有時候老太太只能一個人留在公寓里,但她也不怯生,該溜達溜達,該轉悠轉悠。
她去肉店想給小澤買點羊肉,但不會說日語,然后就靠模仿動物的聲音跟肉店老板比劃。
一會咩~一會哼~一會又哞,語言和文化不同,卻完全不妨礙老太太跟別人交流,特有意思。
小澤跟男友分手了,男友過來公寓拿自己的物品,說日語老太太不懂,說英文她也不懂。
咦~她懂俄語。
為了展現自己也擁有“國際風采”,老太太特別在送人的時候飆了一句俄語。
пока,再見。
但這個俄語的發音是“八嘎”。
除了中日文化的碰撞所帶來的一些笑點之外,尋親之路就顯得有點沉重了。
由于不知道陳麗華的日文名字,兩個人幾乎是大海撈針,但幸好她們遇上了一個好心人。
也就是國村隼飾演的吉澤。
吉澤是獨居老人,孤獨的時候就喜歡去泡酒館,后來結識了在酒館里打工的小澤,進而聽說了這個中國養母來日本尋親的故事。
巧的是,吉澤以前是個警察,他靠著之前同事的關系幫忙打聽這個叫陳麗華的女人。
同時小澤也通過日本遺孤這個群體來尋找陳麗華的消息。
其實日本遺孤滯留在中國幾十年,很多已經完全適應了中國的生活,說一口流利的東北腔,行為做事也有著濃厚的中國人情味兒。
這些人回國的時候都已經到了中年,沒有什么生存的技能,只能去做一些苦力,開吊車啊,刷盤子啊。
由于日語說不利索,他們怯與外界交流,聽到說日語就掛電話,但一聽小澤說中文,馬上又是露出了“唉呀媽呀”的親切。
還有一些遺孤,回到日本之后被親人拒絕相認,理由是怕他們分割遺產。
無法在城市立足,只能住到了鄉下山里的老房子里,屋頂上買一個大鍋,就為能看到國內的中文頻道。
人情冷暖,個中滋味,看了讓人百感交集。
那么陳麗華回到日本之后真如她在信中所說的那樣,過得很幸福嗎?
通過吉澤的關系,他們找到了陳麗華曾經打工的地方,才從老板娘那里聽到了陳麗華在日本的現狀。
陳麗華不會說日語,所以非常孤僻,跟大家也不交流,也沒辦法交流。
她的DNA比對沒有任何結果,換言之,她在日本并沒有找到任何血緣上的親人。
因為無力支付房租,所以她只在奈良停留了一段時間之后就離開了,至于去了哪里,沒人知道。
她寫給養母的信,老太太像寶貝一樣包好放在身邊,雖然她們沒有血緣關系,但文字里流露的是最真摯最濃厚的親情。
陳麗華這個名字貫穿了全片,但她沒有真正出現過,而圍繞著她,觀眾了解到了那個遺留的歷史問題和那些不幸的人群。
很多遺孤是沒有認同感和歸屬感的,在中國,他們被指責為小鬼子,回到日本卻沒有一個安身之處。
同樣一代遺孤之后,還有二代遺孤,也就是小澤這樣的孩子。
童年在中國長大,然后又隨著家人回到日本,雖然國籍改成了日本,但處處被制約。
和前男友分手就是因為男方家長無法接受小澤的身份。
飾演小澤的是中國女演員英澤,值得一提的是,片中大量的日語對白都是英澤自己完成的。
但在此之前她本人是完全沒有任何日語基礎,也就是說為了這個角色,她去特意苦練的日語。
這份敬業在圈里真是少有了。
整部片子是充滿了人文關懷的,但缺乏了矛盾沖突導致片子也有一些慢熱,對于習慣了快節奏商業電影的觀眾來說,可能無法靜下心來去品味其中的情感。
這也是電影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之一吧。
但我們需要這樣有聲音、有力量的國產電影,去講述那些生活中最為平凡但卻偉大的感動。